锚定“银发经济”市场 银行业积极备战个人养老金业务

小象官方充值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继保险、公募基金纷纷投身养老金融的“蓝海”后,近年来,银行业也加速逐鹿养老金融市场。

  为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规范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11月4日,银保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明确了个人养老金业务范围、产品类型、账户开立、信息报送、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暂行办法》印发后,将在促进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近期从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了解到,当前,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同时,随着依法合规的养老金融产品加速扩容,银行业将为个人养老金业务带来更加优质多元的金融服务。

  业务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银行积极抢占个人养老金市场

  “从2022年4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推出,到11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公布以及多个配套政策逐步出台,多部门综合施策、协同配合,有力地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董希淼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制正式确立。本次《暂行办法》的推出,对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根据《暂行办法》,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参加人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确定一个资金账户,商业银行只能为同一参加人开立一个资金账户。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特性带给商业银行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空间。

  “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来说,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金融机构,双方的资金往来较为密切。”普益标准研究员霍怡静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因此,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拥有明显的渠道优势,有望在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初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与增量资金,抢占市场先机。

  当前,各家银行早已开启了个人养老金的备战工作,部分银行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11月8日,工商银行公布的消息显示,当前,该行正在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准备,待各项上线条件成熟后,将为客户提供包含账户开立、资金缴存、产品投资等在内的“一站式”个人养老金综合服务。

  农业银行也表示,该行可以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实现用户缴存、投资、领取等功能。参加人可以分别在中国农业银行微银行、农行掌银、农行网点等多个渠道开设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同时,部分股份制银行也正在摩拳擦掌,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开展做足准备。《金融时报》记者从多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目前,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平安银行等银行已经在自己的官方App中推出了养老金融专区,将为投资者提供包括个人养老金账户订阅通知、养老规划等服务。

  服务差异化需求

  养老金融产品不断扩容

  “金融业要建立起多元供给格局,在精准细分客户群体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的第三支柱产品需求。”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

  据《金融时报》记者观察,当前,养老金融产品正在不断扩容,随着个人养老理财以及个人养老储蓄等产品的逐步落地,投资者多样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

  2021年9月15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正式启动,“四地四机构”率先展开尝试。截至目前,共有10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11家理财子公司获得产品发行资格。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9日,10家机构(含贝莱德建信理财)共计发行49只养老理财产品(不含子份额),除正在发行中的兴银理财的1只产品外,48只产品的初始募集规模合计高达949.01亿元。

  从产品的收益情况来看,养老理财以其长期性、稳健性、普惠性等特性,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普益标准研究员董翠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所有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三季度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48%,高于市场平均水平0.35个百分点。”

  同时,根据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7月底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自今年11月20日起,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将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5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

  “人民群众养老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这就意味着养老金融产品在风险和收益上必然要存在差异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将更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群体。

  提升投研能力

  进一步增厚养老理财产品收益

  业内专家认为,商业银行在布局个人养老金融方面虽然拥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但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各家银行的养老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养老理财产品主要存在几个方面不足:一是发行规模和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逐渐显现;三是相比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养老理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四是养老金融教育渠道相对狭窄和单一。”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应该如何提升竞争力,抢抓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机遇?

  对此,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应着眼于养老市场长远发展,努力抓住资管、存款、托管等直接业务机会,挖掘账户、发卡、结算等间接业务机会。从组织架构看,有条件的银行可设立养老金融事业部或专门组建养老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如设立养老金管理公司,以增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的能力。”

  王杰表示:“理财子公司需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开发和设计养老理财产品时,应更多关注和考虑居民的实际养老需求,在投资期限、流动性支持、风险保障、投资策略等方面寻求更多创新,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完善养老投教体系,针对性解决客户的痛点。”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考虑到“养老”这一产品属性,当前发布的养老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未来,如何在保持稳健性的同时,不断增厚养老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将成为各家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理财子公司应持续提升自身投研能力,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在回撤可控的前提下增厚养老理财产品的收益,在混业竞争市场中建立和巩固比较优势。”王杰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