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博医药董事长陈平:专注科学与创新 构筑技术“护城河”

专职医疗事故专业律师咨询费用 http://www.daxiangkangfa.com/

  “泓博医药通过15年的深耕不仅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药物化学和工艺化学研发设计团队,也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和大量的成功案例,为客户解决了难题的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近日,泓博医药董事长陈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在与客户合作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中,已经成功发现了21个临床候选药物。

  提供一站式服务

  泓博医药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新药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涵盖药物发现(CRO)、工艺研究与开发(CRO/CDMO)以及商业化生产(含CMO)。

  据陈平介绍,泓博医药的CRO和CDMO业务为全球医药企业提供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候选药的确定、临床药品及药物注册起始原料和关键医药中间体工艺开发生产的一体化服务,协助客户顺利实现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到工厂商业化生产的无缝对接。

  在新药研发服务业务的基础上,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利用自有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及其在制药工艺上的技术优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新药关键中间体定制化生产,从而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新药临床前研发服务至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公司商业化生产业务还包括化学结构复杂、合成难度高的特色原料药中间体等自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陈平告诉记者,公司将继续采取“横纵结合”的策略,横向扩大现有业务产能,同时向产业链纵向发展,搭建新的业务板块。“新药发现是新药研发产业链的源头,整合下游业务板块是现有业务板块的自然延伸,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综合性服务,实现上下游无缝对接,帮助客户加快项目研发进度,节约研发成本。”陈平表示。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作为医药外包服务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泓博医药始终秉持“科学为主,不断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追求科学精益和技术创新,满足客户与市场持续变化的需求,同时也保证了企业拥有可持续竞争力。

  泓博医药持续筑牢技术“护城河”。陈平介绍,从新药开发的整个产业链来看,药物发现方面,公司药物研发团队擅长的药物化学研究为其最前端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药物化学研究建立构效关系,后续针对生物活性、靶标选择性、细胞渗透性等一系列化学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工艺研究和开发方面,工艺部研发团队具备新颖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能力和丰富的经验,拥有从实验室克级、到中试生产公斤级和商业化生产吨级的放大生产和质量保证能力。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656.61万元,1055.20万元、1183万元和1714.44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7.70%。截至2021年末,公司员工总人数为820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为554名,占公司总人数的67.56%,包括受托提供研发服务以及自研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虚拟高通量筛选(VHTS)、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FBDD)以及定量构效关系(QSAR),可以显著缩短项目研发的时间,提高研发效率,进而降低成本。同时,公司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新药设计,除可以大大缩短新药的开发周期、有效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外,还能对药物的活性以及安全性等副作用进行有效的预测。

  陈平表示,“泓博医药通过15年的深耕不仅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药物化学和工艺化学研发设计团队,也积累了良好的信誉和大量的成功案例,为客户解决了难题的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公司在与客户合作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中,已经成功发现了21个临床候选药物。正是这样高壁垒的核心技术为公司构建涵盖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新药关键中间体和自主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平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抓住市场机遇

  对于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陈平认为,根据2022年7月最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测,无论全球还是中国本土的医药行业,在未来几年中研发投入外包的比例都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可以说中国新药研发服务行业未来几年还是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的临床前CRO市场增长迅速,已由2015年的13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2%,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84亿美元。

  此次成功上市将带领泓博医药抓住市场机遇,突破资源制约的瓶颈。陈平坦言,公司过去受资源制约无法投入更多的研发设备和技术平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IPO工作顺利推进,公司即将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将进一步优化营销管理体系,加强产能和技术平台建设,拓展上下游业务布局。

  陈平表示,未来,公司将立足现有小分子创新药研发服务业务,通过研发驱动创新、通过项目管理加强协同服务,为客户更好地创造价值;优化营销管理体系,巩固并提升在售产品(服务)国外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做好内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持续引进研发及管理人才,建立制度化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为公司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上一篇:

下一篇: